“到基层去,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。”选调生作为党和国家后备干部,要主动“向下扎根”,奋勇“向上攀登”,永立“基层潮头”,将“渊源学识”转化为“不竭动能”,努力在乡村的“机耕道”上一往无前、破浪前行,不啻“青春微芒”。

拳拳之心只爱民,善用“土方言”讲清“大道理”。“话须通俗方传远,语必关风始动人。”“语言关”是选调生扎根基层的“第一关”,必须听懂“百家话”“农家话”,才能用好“土方言”,讲清“大道理”。因此,选调生要主动拿出“三更灯火五更鸡”的“勤苦劲”、“入木三分不放松”的“钻研劲”、“白首方悔读书迟”的“紧迫劲”,学好“有字之书”,走好“无字之路”。一方面,要夯实理论“基”,深刻认识到“脑袋里有货”“肚子里有水”是做群众工作的前提,耐得住“孤灯相伴”的清寂、经得住“长坐板凳”的考验,原原本本、逐字逐句学好思想理论、经典著作、政策文件。另一方面,要传递时代之“音”,通过“坝坝会”“恳谈会”“民情会”等方式,用“土方言”将深邃的“理论内涵”、丰富的“民生政策”、务实的“利民之举”讲出来,让“党的好声音”飞入“万家灯火”,点亮人民群众“致富路、惠民路、幸福路”。

凿凿之情只护民,善听“牢骚话”会用“婆婆嘴”。“操千曲而后晓声,观千剑而后识器”,“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”。科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夙兴夜寐的实验、探索、研究。做基层工作亦是如此,广大选调生要淬炼调查研究“基本功”,用好走村入户“金法宝”,主动走进群众“家门”,听人民群众的“牢骚话”,多问几个“是什么”“为什么”,多聊几句“好不好”“行不行”,在“你来我往”面对面交流、心贴心问候中摸清实际情况,零距离、全方位、多视角发现人民群众之所需、之所难、之所盼,躬身入局从“外来户”变成人民群众身边信得过的“自家人”。“知屋漏者在宇下,知政失者在草野。”要避免“蜻蜓点水”“走马观花”式调研,不走“既定路线”,不问“预设问题”,不看“已有成效”,用“四不两直”方式,直击一线、直面问题、直切要害,用“实举措”发现“实问题”,用“真感情”回应“真需求”。

濯濯之行只为民,善当“笔杆子”总结“碎碎念”。张玉滚二十余年扎根深山,一根扁担挑起梦想;路生梅扎根陕北绽芳华,为人民幸福服务无期限;艾爱国几十年不变地骑着他那辆破旧自行车,奋战在焊接工艺研究和操作技术开发第一线…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抓改革、促发展,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。”选调生要对标看齐、对表落实,主动当好改革发展“排头兵”“急先锋”“击楫者”,将“理论之基”与“实践之行”融会贯通,在“上下求索”中思考、总结、提炼,用手中的“笔杆子”将一手调研信息转化为可行可效的“一线工作法”“群众方法论”,在基层组织建设、村集体经济壮大、重大项目进场保障等方面提供“真知灼见”,对人民群众的“中阻梗”“老大难”对症下药,提供解决方案、破解之道,让“三门干部”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认可赞同的“三能干部”,用选调生的“辛苦清单”换得人民群众“腰包鼓”“脸颊笑”的“幸福清单”。


作者:山东省聊城市冠县甘官屯镇人民政府 杨会芮
来源:共产党员网-先锋文汇
阅读原文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

打赏
  • 打赏支付宝扫一扫
  • 打赏微信扫一扫